第332章 秀下限的皇帝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332章 秀下限的皇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2章 秀下限的皇帝

 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32章秀下限的皇帝【武周时期人口虚挂问题论证起来比较麻烦,此处仅引用一段701年的括户记录。

  据《沙州敦煌县效谷乡籍大足元年》记,夫邯屯屯,圣历三年帐后死;男长命,圣历三年帐后死;父师,圣历二年帐后死;母汜圣历三年帐后死。

  这段记载内容也很简单,的是敦煌当地一个叫夫邯屯屯的人,长子、父母、本人都在人口普查后不久死亡。

  这份记录出土自敦煌莫高窟,而一同出土的大谷文书2835号,封名为《周长安三年三月括逃使牒并敦煌县牒》则进一步展露了这次括户的现状。

  这封出土的文牒内容太长不再赘述,其中反映了两个问题,第一是沙洲当地的官员并不愿意配合括户使的工作。

  不配合的原因就是第二点:括户使要求逃户皆需遣返回曾经户籍所在地。

  面对本地官员的不配合,括户使将原因归结为“被主人詃诱”,更“甘、凉、瓜、肃百姓共逃人相知,诈称有苗”导致括户工作难以落实。

  事实上放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想也知道,既然都成逃户了肯定在当地已经没法儿活下去了。

  换了新环境的逃户既然能落地生根,那多半已经在此娶妻生子且有了田地产业,要逃户放弃这些回到一无所有的原地,显然是不近人情的。

  在阿武不受好评的基础上,开元九年李隆基命宇文融主持的括户工作。

  宇文融不再强令遣返逃户,而是令逃户就地入籍,不仅免五年田赋,而且五年中入籍的逃户每年只需缴纳一千五百文的丁税。

  一直到开元十六年,李隆基依然还在下敕令:请愿安插边疆地区的逃户,“至彼给良沃田安置,仍给永年优复”。】

  “这玄宗……倒还真不如……”

  李世民摇摇头,此刻更是深刻明白了后世的感叹,但想了想也不太好咒己子孙,于是最终只能哭笑不得摇摇头,心情复杂。

  长孙皇后没那么多的想法,只是对这括户感触比较深,毕竟乱世中也见过不少拖儿携女辗转千里,只为寻一生息之地。

  想想其劳作数年垦田造屋,日子终于有了起色时来了官员要清查逃户,命汝归原地,最多再赦几年赋税——想想就无法接受。

  旁边的杜如晦反倒再次对那莫高窟提起了兴趣。

  至少如今所见,这莫高窟所出有归义军之图之文献,有河西之地文牒,还有佛经抄本,五花八门。

  “不知这莫高窟是用何法封存?竟能使纸帛历千年而不朽。”

  房玄龄不相信这一套:

  “与其筑窟之法高明,不如后世考究之法神奇。”

  他可是还记得所见的那张议潮的壁画,若非后世复原,他是决计不敢认是同一幅画的。

  “回头寻上一寻,哪怕留后世斑驳墙面,也好过残垣断壁也无。”

  杜如晦倒很是乐观,并打算寻机去拜访寺庙法师,看看有无这般筑窟留存之法。

  点点头,房玄龄略过不谈,而是综合了一下自己抄录内容道:

  “看来这人口虚挂之疑,多半与这括户有关。”

  毕竟想也知道那沙洲定然缺人口,对逃户可以是欢迎之至。

  若是留这些虚挂人口,不得便可令逃户暂代田产以纳赋税。

  这也难怪沙洲地方官员对括户使的意见这么大,毕竟边疆还需面对寇患,人口定成问题。

  若是这般看,这宇文融的人口普查倒是还有打击豪强之用了。

  沉吟了一下,房玄龄愈发肯定这个想法。

  这户口普查若是做的好了,定然也能打击豪强阻止兼并让利百姓,从而令民生息,令国祚绵长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